真实李银惠
真实李银惠
0自序
网络是虚幻的,网络文字背后的人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假的,我也算是纵横网络十几年了,从1999年上大学开始,经历了到处上网乱看,到处找人聊天,到各个论坛和大学BBS发帖对骂,再到工作之后,选择了专利行业建立了自己的专利博客。到现在,我的水平肯定不是国内专利届水平最高的,但我的博客,已经是国内以专利为主要内容的博客中内容最为丰富,实用性最强的几个博客之一了。
专利代理工作,本质上是个服务业,服务业的特点,就是以人为本,以提供服务的人为核心。服务者的个人能力、个人信誉才是最关键的因素。而我具有从业资格的两个行业——专利代理人和律师,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注重服务者个人素质的行业。这与饭店酒店这种服务业还不一样,饭店酒店毕竟还能够依赖完善的制度、严格的流程保证一定的服务质量,就算是服务员走马灯式地经常更换,基本上服务质量也差不了多少。端茶倒水、换个被单,换个人做不也一样嘛。然而,代理申请一件专利、侵权诉讼代理这种高级劳动,换个人来做,完全就不是那么回事了。甚至是换个同样资深的人来做,服务质量在本质上也不会完全相同。
因为网络是虚幻的,所以我在网络上宣传现实。我叫李银惠,今年18岁,唇红齿白,聪明伶俐,这是不可能的。
1来源
我叫李银惠,祖籍山东省济宁市,但我从来没去过,只是坐火车曾经路过济南市。出生于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我国最著名的火山),我出生的时候五大连池市还叫作德都县。童年生长于黑龙江省北安市,一个县级市,家里比较贫穷落后(问题是,1980年的时候,谁家不贫穷,不落后呢,谁家不无情,不残酷,不无理取闹呢)。对黑龙江我几乎没什么记忆了,7岁的时候投亲戚到了辽宁省营口市,小学、初中、高中就读于营口。营口是个海滨城市,物价低,环境好,经济也比较发达,辽南地区普遍比较发达。但营口是个小城市,大家还是愿意往外跑。
2小学、初中、高中
我是个好学生啦,小学到高中,经常考第一。
我没上过幼儿园,直接上了小学。我开始学习的记忆从6岁开始,快要上学了,老爸给我买了几本算术书,让我自己看,我也忘了自己能不能看懂了。反正7岁的时候该上小学了,教导主任挨个面试小朋友,问我7+7等于几。我想了半天,没答出来。后来教导主任问我6+7等于几,我说等于13。然后再问我7+7等于几,我说等于14。教导主任说,这个孩子不知道能不能跟上课程,先让他上学吧,跟不上的话,明年再重新上一年级。
我就开始上小学了,第一次期中考试的时候,考了全班32名。老爸很高兴地说,不错,不是倒数第一,我儿子也不傻嘛。然后我就逐渐开窍了,比如刚开始的一两个月的时候,我学拼音总是学不会,但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之间,我每次考拼音都是满分。小学二年级升三年级的期末考试,老爸跟我和二哥说,你们两个有一个考全班第一的话,家里就买台电视,两个都考第一的话,就再买个录音机。结果,我和二哥一起考了全班第一名。二哥比我大两岁,在同一个学校,比我高两个年级。
基本上从这时候开始,一直到初中三年级,100次考试的话,我应该有95次是第一名。奖状自然不计其数。获得的奖励,比较值得吹嘘的包括,小学时候得过一次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全市第三名(当时我太小,学校根本就没把获奖证书给我,只是口头表扬,我也不知道去要)。初中的时候得过一次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二等奖,这个是有证书的,没被学校雪藏。初中开始,我物理学的最好,经常能考满分,一直到高三我都是物理经常考满分。初中啊,实在是太自由的一个时代,因为我学习毫无压力,不费劲就能考第一,所以经常做些胡搞瞎搞的事情。
我一直思考的一件事情是,为什么考试对我来说总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呢。难道是我智商高?我看不像啊,我智商一点也不高。不晓得怎么回事,但我听说一个理论是,小孩子在小的时候,应该主要以开发智力、培养兴趣为主,不要学太多知识性的东西。我想,我也许符合了这个道理。因为我小时候没有任何人教我什么知识,但家里有很多小人书,我特爱看小人书,还不认识几个字的时候就狂看,我甚至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把金庸的笑傲江湖看过一遍了,当时我还以为金庸写的是中国历史,还以为历史上确实存在着一个日月神教。这也导致了我特别爱看历史,特别爱看小说,尤其特别爱看历史小说的爱好。当然,这也毫无疑问地让我特别喜欢看书,一切文字方面的东西,我都特别想看。这也难怪我选择了专利行业和律师行业,这两个行业整天就是跟文字作斗争的。
高中是我非常沉闷但也比较快乐的时候。刚刚上高中的时候,因为我是从一个全市来说,不太好的初中升入全市的唯一一家重点高中的,所以我在初中的成绩似乎不能证明我在高中也能获得好成绩,所以我不由自主地有点自卑。刚入学的时候,看到其他同学什么东西都觉得好,看到人家有一本新华大辞典,我们家没有,我就觉得我水平太差。高中在班级里的学号是按照会考的成绩排名的,男生在前,女生在后,我的学号是21,这就意味着,我考高中的成绩在我们班的男生里面排名21,如果算上同样数量的女生,我的考高中成绩应该是全班第42名了。全年级有12个班,这样算下来,我在全市的学习成绩应该是42×12=504名。我当时真的觉得我有这么差的。
然而,实践证明,这都是杞人忧天了。第一次期中考试,我的成绩是全班第四名,全年级第29名。全班大约60人,全年级大约1000人。这个成绩就算不是顶级优秀,至少是相当优秀了,因为高中是全市唯一的重点高中。高中三年,我的成绩稳定在这个层次,也经常能考到班级第一名。
所以,高考对我来说是毫无压力的。高考的时候,北大清华对我来说比较没戏,可以考虑的学校太多了,主要是这个层次的,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理工大学(现在改名华中科技大学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一些以文科为主的学校我就无法考虑了,比如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应该也能考上,但是我明显是打算学习理科。1999年,辽宁省的高考是第一次采用高考之后再填报志愿的年头,所以我非常神奇地在高考的时候把五科考试的答案全都抄在了准考证上,绝对准确地预估了我的分数。最终我的实际成绩与我预估的成绩仅仅相差10分。
报考志愿的时候,综合各种考虑吧,我还问了我们校长,校长是我们班的班主任。我说了我预估的分数之后,校长没多说话,就说报西安交通大学。所以无惊无险地就去西安上大学了。
3大学
我是个极其独立的人,独立到匪夷所思,任何事情能自己做的话,绝对不愿意假手别人。在上大学之前,我甚至都没有独自一个人从营口市坐车到沈阳市的经历,这只是4个小时的火车车程。但我去西安上大学的时候,我是一个人,兜里揣着8000多块人民币的现金,一个人带着两个大箱子,坐30个小时的火车,硬座,挤的要死,是二哥把我推进火车的,这就去了西安。办理入学手续,办理注册缴费,开始大学生活。我的老爹老妈不陪我去,哥哥姐姐也不陪我去,一方面是很独立,另一方面,我们家不算太富裕,爸爸妈妈也没钱去趟西安。
大学生活是极其快乐的,上过大学的都知道,堕落并快乐着。我当然没有像高中那样努力学习了,但是我一不打网络游戏,二不谈恋爱,不赚钱也不消耗,过得是一种适度地快乐和健康的生活。大学生活,我没什么特别自豪的事情,但大学学到的东西,无疑是影响我一生的技能。自学html语言,自己做网站,用html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作出了我这辈子的第一个个人网站,当时是网易提供的yeah.net的个人网站。当时还有chinaren.com提供的主页大巴制作个人网站,我都用过。获得了一次全校主页设计大赛的三等奖,还帮助我们学校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99级党支部做了网站。自学了flash,学会了做动画,帮我的工程热物理老师制作了工程热物理的教学课件。专业上没什么建树,最出彩的也不过是最后的毕业论文得了个优秀,获得了各位评审老师的一致称赞。
大学学到的东西有什么用,现在看我帖子的人已经体会到了,这就是我对于网站技术方面的内容很熟,制作一个个人网站对我来说是轻车熟路,所差的仅仅在于美观大方了,网站技术方面的东西对我没什么难度,难度仅在于要花时间做美化做设计,这才难呢。这也体现了我为什么要做一个个人网站,因为难度不大,只差钱而已,当我负担得起一个服务器的时候,我就可以做个专门宣传专利的网站了,这就是“李银惠专利博客→www.patent5.com”的由来。
大学上得无惊无险,但是有趣,我最怀念大学生活。关于玩的方面,不沉迷任何游戏,只是比较喜欢红警和星际争霸。后期很多同学沉迷网络游戏,比如石器时代、龙族,我是毫无兴趣。我甚至对闻名全世界的暗黑破坏神II都敬而远之,一点都不爱玩,我就觉得点个鼠标到处跑,没劲透了。星际争霸节奏比较快,比较喜欢玩,甚至直到现在有时候还会拿出来玩。现在已经是星际二代了,保持关注,但一直没玩。
大学同学遍布各地,北京、上海、郑州、武汉、天津、重庆、西安、美国、德国,到处都有。我灰溜溜地一个人跑到了广州,真是莫名其妙,不知道怎么回事。先在顺德做工程师,然后跟很多人一样,莫名其妙就要考研。7月毕业,10月辞职,报名考研,1月考试,考完研究生入学考试之后,距离9月份开学还有半年,我就直接跑去我报考的导师的实验室里打零工了。这对于我最终录取研究生当然是至关重要的了,我表现很好,导师很欣赏。3月成绩通过,参加面试,无惊无险获得录取,在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微能源系统实验室读工程热物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4研究生
读研生活与大学不同,因为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与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不一样的。大学里面,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区别不大,主要区别是要做实验,有导师指导。但一般来说,因为要指导的学生太多,老师太少,一个老师甚至可能带二三十个学生,所以研究生跟本科差不多,还是放羊式散养。中科院可就不一样了,一个导师就带几个学生(当然,多的也有,几十个也有,但比较少见),而且不用上课,每个学生都是导师做实验的主力军。每个学生都要像上班一样坐在办公卡位里面,每天做实验写论文的,要准点去实验室报到,不能偷懒,也不能到处闲逛。
科学院的研究生,三年制,第一年要去北京的中科院总部,或者清华大学,或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读硕士基础课,我是在中科大读硕士基础课的,所以中科大也是我的母校之一。真的是命运的安排,小时候,在我还不懂大学是什么的时候,中科大是我最向往的学校,那时还不知道清华北大是什么,带了科学两个字,而且是中国科学,只觉得中科大简直是中国最好的大学,让我幼小的心肝极度向往。
现实是残酷地,科大以理学为主,数学物理那是相当强悍,连带着计算学也很强悍,我在科大主要学热物理方面的计算,更高等级的高等数学和更高等级的工程热力学。我一点兴趣都没有,我是靠抄别人的作业才把全部成绩修成及格的,o(∩_∩)o…。
科大的生活很舒服,科大主校区西门当时有个马记烧烤,我一辈子都记得。每个礼拜有三天和同寝室的几个哥们去吃烧烤,10元20串,1.5元买瓶雪花啤酒,一顿晚饭就能搞定,爽得不得了。人家烤的就是好吃,广州的烤肉就是没这个味,谁知道广州哪里烤肉好吃介绍给我,我就是要吃烤羊肉串。
我最大的兴趣是读历史书,在科大,当时我还不知道自己将来会做什么,我就凭自己的兴趣做事。研究历史,我可以三天三夜写一些东西不睡觉。问题是,研究历史那是吃不饱饭的,所以我还算克制,虽然我喜欢研究历史,我也没傻到去读个历史学研究生。
科大呆一年后,回到广州。这个经历就悲催了,虽然日子仍然很悠闲和幸福,几个哥们也很爽,天天一起玩,凑在一起骂老板那是常事。但是毕业要发表论文的,所以还得天天做实验。我的科研经历实在是相当丰富,如果现在不记下来,以后我儿子可能都不知道他老爸当年竟然研究过这么多东西。好歹咱也是差点误入歧途成了科学家的人。我研究过的课题有:
1.昆虫飞行的仿生学研究,比如苍蝇和蜻蜓的翅膀扇动轨迹对昆虫飞行速度和方向的影响;
2.微流体MEMS的流动和传热特性的研究,就是尺度在微米量级的通道内的流体的流动和传热特性;
3.零切角曲面微热管,就是尺度在100微米量级的微热管的传热特性;
4.Micro-PIV微尺度粒子成像测速系统,就是用微米量级的示踪粒子研究微通道内的流体流动特性;
5.微混合的研究,就是在微米量级的通道内研究两种不同的流体的混合特性,主要是为了充分发生化学反应;
6.电子设备冷却器的研究,就是研究给例如CPU这种发热的电子元器件进行散热的设备。
我研究得可真多,但都是皮毛,最终让我写了篇硕士论文毕业的是第三个课题,这个课题在2006年被列入广州市科技成果,我是实际完成人。点击链接http://www.patent5.com/liyinhui/keti
5工作
工作入行专利,这是个美丽的误会。不过是因为瞎猫碰到死耗子,我绝对不是在读书期间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那种人。我是一个因为找工作而到处乱串,最终串到了专利行业的没头苍蝇。中国专利届的黄埔军校,毫无疑问是深圳的富士康,全中国任何一个有名的专利代理机构里面,都有从富士康跳槽出来的人。我不知道专利行业有多好,也不知道专利行业有多坏,只是觉得还能做就是了。本来去富士康面试了,也通过了,但是最终没去。原因是,早上9点进富士康大门的时候,人不是一般的多,那是相当地多。整个马路上铺天盖地的人啊,全是富士康的工人,几十万啊。我想,这种地方预计我也呆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跑路,还不如直接在广州找一个专利代理公司好了。所以,就调研一下广州的大所,于是就投简历了。
粤高的网站上写的是2000元工资,我发个email过去很白痴地说,2000太少了,能不能高点,人家理都没理我。其实粤高林老板是很和蔼可亲的人,但当时我不知道啊。我又给某公司(之所以叫某公司,因为我要说它的坏话,不好直接点名,人家老板我也认识的,不能这么直接诋毁人家)投简历,去面试了,人家要涉外的,英语翻译要非常好,竟然没录取我。我真是谢天谢地,命运的安排啊,如果我去了这里,我这辈子就是另外一条路了,幸亏没去。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涉外专利与国内专利完全就是两回事,而且它们公司分工太详细,基本没机会从事综合工作,不利于综合人才成长。我明显是个全才。在从某公司面试回来的路上,看到了汇华商贸大厦的字样,我记起来了广州市最大的专利公司的三环,就是在汇华商贸大厦办公,我毫不犹豫下了公交车,爬上15楼,直接给前台投了简历。前台小姑娘我感谢她一辈子,马上就把我的简历递给大老板温旭了,极其凑巧的是,温旭正好在面试一大批人,我把简历投进去,我的学历背景本来就很不错,于是当场面试。很简单地,我就被录取到了三环。
6三环
在三环待了一年半,我就跑路了。在三环的一年半里,是我最犹豫不决的时候,我数次意图改行、跳槽,深以为自己怀才不遇,不受重用,学不到东西,工作无意义。但实际上,三环的一年半是我从事专利工作的基础,我的一切的一切,都来源于三环。包括我在专利方面唯一的导师,曾琦,是在三环认识的,而且虽然我没说过,但毫无疑问,他是对我一生的专利事业影响最大的人。专利方面,很多人教过我,但曾琦是我唯一的老师。另外两个最重要的人,一个就是温旭,另一个就是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的老板张明。另外这两个人,没有给我专业方面的教导,专业方面的教导都是曾琦给我的。温旭给我的影响,主要在于他是中国知识产权届,说起来大家都知道的知名律师,他是我终生学习和向往的目标。提起温旭,人家要说,这是个大律师(仅限于知识产权界,因为律师并不是中国这个社会最有影响力的职业,自然律师也并不是社会公众最崇敬的职业。能在知识产权界,或者仅仅在专利届有一席之地,我这辈子都死而无憾了)。张明给我的影响,在于专利代理机构应该如何管理,如何经营一家公司。一个优秀的律师,如果不能建立自己的团队,只能单兵作战的话,永远也成不了大气。如果将来我能有所成就的话,管理方面的经验都拜张明所赐。
三位大佬直呼其名,不是我不尊敬,而是我要强调他们是真实存在的人,不是我编的。
7立方
从三环离开,原因只是我想拓展自己的发展方向,学点更高层次的专利业务,比如诉讼复审无效之类的。当时我才刚刚入行一年半,只是在写专利。有的人运气好,刚刚入行就什么都做,涉外也做,诉讼也做,复审无效,老板都会带着做。那是他运气好,不是他水平高。让我去做,难道我会比其他人做得差吗,那是不可能的。我在三环很想很想做这些事情,但是没机会。因为我不说,别人怎么知道我想要呢,我想要我就说嘛,虽然我很有诚意学这些东西,但我不说,老板也不可能知道。这些相对更高端一点、难度更大一点的业务,才是专利代理人的竞争力所在,撰写专利申请文件难度太大,但收入太低,不成比例。可惜,我就是运气最不好的人,在三环,从来没人教我这些东西。当然,这不能怪三环,这只怪我入行时间还不长而已。曾琦是我唯一的老师,因为第一个复审、第一个无效、第一个诉讼,都是曾琦带我,我律师实习时候的指导律师也是曾琦。专利方面的专业技能,将来我能有所成就的话,都拜曾琦所赐。我们尊称他为曾处,因为他是广东省知识产权局法规处的处长退休,之前做过广东省专利事务所代理部部长,在广东省知识产权局主要负责行政执法工作,而且也是公职律师。所以,无论是专利申请、复审无效,还是侵权诉讼,他都是我的老师。
从三环离开,去了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广州分所中山办公室,是中山市科技局委托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在11和12月两个月完成1000件专利申请,政府资助全部代理费。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垃圾专利,第一次知道了垃圾专利的产生来源。平心而论,垃圾专利并不意味着垃圾技术,也不意味着政府这种行为是乱花钱。政府资助专利申请的行为,大大地加强了企业主对专利的了解,增强了企业主与专利代理机构的关联,由此,很多企业会在资助政策之后,主动找到专利代理机构继续申请专利,无形中极大地增强了我国专利的数量和质量,功莫大焉。这是企业、专利代理机构和政府三方面共赢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从立方离开,是因为当时我还没有专利代理人资格证和律师资格证,毅然决然辞职,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考过了专利代理人和司法考试,从此成为双证人士。值得夸奖的是,我身边的双证人士,各个是本科工学、硕士法学,所以双证。我是少见的本科和硕士都是工学,而司法考试是赤裸裸地硬考而考过的,我本身没有任何法学背景,完全靠自学成才考过了司法考试。有了双证之后,我才真正有了底气。全国范围来看,通过司法考试的人预计有30多万人,通过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的人预计有1万多人,同时通过了司法考试和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的人,预计全国不超过1000人,以2012年来说。
8华南
考过双证,因为曾处的关系,我来到了华南所。当时曾处在华南所作为广州分公司总经理。华南所给我的,主要是工资比之前高了,工作也忙了很多。专业方面,因为跟曾处的原因,也学到了很多之前没做过的东西。在华南所还得到了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还得到了政治斗争方面的经验,真没劲。
9我的未来
我的未来,将是以技术变专利、专利变现金为两条主线的工作,我专注于专利,只做专利方面的业务,但我可以承担起专利的一切方面的工作。
技术变专利,指的是从技术检索、技术研发到申请专利的全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专利检索、需要专利布局规划、需要专利授权判断,以及复审和权属纠纷等诉讼。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该怎样申请专利,我工作的意义,就是扫盲。要让公众知道,为什么要申请专利,怎样申请专利。
专利变现金,这是真正实现专利价值的工作。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申请专利,他们觉得中国的专利保护不到位,申请专利无法保护自己,不如不申请。实际上,专利只是一种工具,工具是否有效,一方面是工具本身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工具的使用方法问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刀能杀人,亦能切菜;专利可以保护自己,专利也可能保护别人,也可能使用不当,不能保护自己,甚至伤害自己。
专利,是个系统工程,一般人不知道怎么用。有难度的东西,就是我的机会。比如商标相对简单很多,我不做商标,很多人做得比我好。著作权很复杂,但我没有太多机会做著作权方面的事情,所以我敬而远之。我就是要在知识产权的三大领域专利、商标和著作权中选择一辈子从事专利工作,从事最难的专利工作,依靠为客户提供迫切所需的服务,实现个人价值。